海派文化与上海城市精神——第十五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夏蔚晨发布时间:2017-01-03浏览次数:12


来源 | 上海大学新闻网


12月17日,第十五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研讨会以“海派文化与上海城市精神”为主题,旨在探讨海派文化传承发展与上海城市精神塑造的互动关系。


本届研讨会由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得到了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指导与支持。


沪上从事海派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上海各大知名高校、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代表,海派文化爱好者及记者朋友等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李坚主持。


开幕式上,上海大学党委书记罗宏杰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希望可以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凝聚各界力量,最大化挖掘海派文化的潜力,再创海派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美好篇章。


罗宏杰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致开幕辞,他在回顾总结中心工作的同时,就中心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系统的介绍,表示今后中心将从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三方面着手,推动海派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李伦新


海派文化中心的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上海大学的发展同样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本次研讨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荣跃明教授和徐清泉教授倾力加盟上海大学,受聘为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大学党委书记罗宏杰教授为他们颁发聘书。


本届学术研讨会在前期筹备阶段,得到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上海大学文学院也在前期与文学研究所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由双方合作共建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推动海派文化研究工作,文学院党委书记竺剑和文学研究所所长荣跃明作为双方代表在现场举行了正式签约仪式。


作为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的老朋友,上海海上书画院院长朱鹏高先生向文学研究所赠送了自己的书画作品。


开幕式最后,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潘敏讲话,他在肯定海派文化研究为推动上海文化事业发展、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强调海派文化在挖掘、研究、传承、创新等方案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



  潘敏


在大会主旨发言阶段,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荣跃明、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贾树枚、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分别以“关于上海2040规划之文化建设解读”、“海派文化与城市精神”、“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上海”为主题做了主旨演讲。


在下午的分阶段交流发言环节,本届研讨会以“学术综萃、海上人文、传承实践”三大板块为主题,分别从学术探讨、人文诠释、传承发展角度就海派文化与上海城市精神展开互动交流,来自文学、历史、民俗、艺术、考古、方言、方志等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旁征博引,从各自从事研究领域出发,为海派文化的发展贡献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学术研讨会特别将海派文化的传承实践作为议题之一,邀请来自政府机关、文化系统、媒体、高校长期从事海派文化工作的与会代表带来了海派文化如何在当下更好地传承与实践的独到见解,用扎实的实际工作说明了文教结合是传承海派文化的有效之路。


下午5时,研讨会顺利闭幕。在闭幕式上,上海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上海大学兼职教授陈东做学术研讨会总结,她指出本届学术研讨会体现了海派文化研究的视野很广、传播的道路很新、研究的时间很长等特点。


海派文化研究中心15年的发展历程,是上海大学致力于研究上海文化、弘扬上海城市精神的15年,也是上海大学对于以“上海”城市命名的使命担当。期待在各级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海派文化研究中心能为进一步弘扬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为发挥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功能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兼职教授荣跃明为学术研讨会致闭幕词。


一年一度的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虽然圆满落幕了,但是传承与发展海派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脚步却不会停下。2016年12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面向“十三五”乃至更长远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40,文化软实力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多元、开放、包容、创新的海派文化,是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的职责所在,相信在越来越多有志于此的人士共同努力下,海派文化定会迎来她新的发展与繁荣,为城市建设贡献出文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