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周一)下午13:30,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书写与跨越——两岸文艺学术”研讨会在文学研究所929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光东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荣跃明,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李癸云分别致辞。
李癸云所长首先感谢荣所长此次邀请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来沪进行交流、学习,随后分别介绍台湾与会科研人员具体的研究方向,希望通过本次讨论及学术展示,利于今后作更深层次的交流。
荣跃明所长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实施“科研转型中文学与文化研究并重、兼顾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办所方针,“国家文学文化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机构和智库”的定位发展及相关远景规划。他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有更多与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交流的机会,促进互补,拓展彼此合作空间。
会上,围绕“书写与跨越——从后殖民到后现代的两岸文艺”主题,李癸云教授透过精神分析理论与心理咨商发展中的“书写治疗”方法,解释以文学写作来达成疗愈功效的可能性。她以西西的《哀悼乳房》作为对象,探析西西写作手法的疗愈意涵。主要讨论有:响应《字花》所提之书写自愈的可能性;指出文学性书写的自疗性意义以及如何达成?文学自疗的社会文化意义。
陈占彪研究员以上海文坛出现的一批作家“书写当代上海”的现象为例,认为这批作品由于“明显”与作者本人的个人生活和经历相关,可称之为“明显的记忆文学”,且由于此类作品写得多是“当代”上海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还具有显著的“历史价值”。从这个意义上,他提出这类作品正以文学的方式建构着上海的当代生活史。
柳书琴教授分析了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随笔《雾社》(1925),以及台湾当代小说家王家祥的历史小说《关于拉马达仙仙与拉荷阿雷:一本被遗忘的人类学笔记》(1992),同时对比日本人类学家森丑之助(1877-1926)的高山纪行文献,试图指出三者间的互文与辩证关系,籍此说明“森丑之助”与佐藤春夫的台湾纪行作品中,如何形成殖民主义批判的文化符号,台湾当代文本又是如何对理蕃调查文献与新研究成果重新翻译、诠释、再次脉络化,将帝国文本变异为后殖民文本资源。
袁红涛副研究员从辨析小说主人公的身份入手对贾平凹的中篇小说《腊月•正月》进行了新的解读,揭示了小说所内含的丰富的社会史信息,进而对从观念史出发的批评路径进行了检讨。
王钰婷副教授以女作家郭良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香港发表情况来梳理五〇年代台湾香港间的文化政治与跨文化交流。她认为,郭良蕙所引发的心锁风波,标志台港两地对于文化生产的不同态度,凸显其在台湾女性作家群中多具有的身份多元性与异质性。郭良蕙于当时美国在冷战期间于香港进行政治宣传所催化的文坛形态下,与台共通的“南来文人”文化语境之中,透露她性别政治的态度,与回应都会书写的内涵,并在当时“中国性”和“现代性”对话的脉络中进行台港跨界、跨文化交流。
王进助理研究员以《“城市文学”:传统的重构与一个未完成的新秩序”》为题,分析了近30年来城市文学理论,如何随同社会经济变革而经历了时代性的知识更替、价值颠覆,以致“城市文学”从80年代新的“文明”指征,落入现今“资本”、“消费主义”文化批判的尺度下。而贯穿全程的,则是对于自身传统的强烈排斥。正是在此,显示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一既往宏大框架对于我们思想的根本制约。
石婉舜教授通过重新检视1943年厚生演剧研究会留存的图文资料,分析《阉鸡》剧本的改编特色、重建演出文本之梗概,指出编导林抟秋对小说原著采取通俗化的改编策略。她认为,戏剧检讨台湾汉人的民族性,同时藉由舞台视、听觉元素再现民俗、祭仪的场景,重新创造属于汉民族文化的价值与自我认同。《阉鸡》剧中采用大量民族音乐与民谣,可视为对新剧运动提出一个具体可行的美学方案,而具有重塑台湾人主体与新剧本土化的指标性意义。
贾艳艳助理研究员以《“个人”与“整体”之间——<匿名>等长篇小说的“中国经验”与讲述方式》为题,认为对于当下文学写作而言,“个人”如何实现与“整体”的关联构成了长篇小说创作不得不面对的共同难题。她指出尽管文学的影响力逐渐式微,但对于我们这个未完全定性的社会而言,文学写作如何处理和把握“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仍然提供了一种富有意味的镜像,有助于我们丰富和深化对时代的认知,其所展示和演绎出的、深植于时代的精神逻辑,必然有意无意地参与社会历史的建构或重构。
邓立婷研究员介绍了一位被遗忘的作家——王默人的生平,文界对其作品评介,以及近年的写作经历。希望透过王默人周安仪文学系列讲座的推行、学术活动等更多领域和多元的发展,分享更多的经验。
顾振辉博士则从新近发掘的史料文献考证上海第一家戏剧教育机构—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所经历的“裁撤风波”始末,认为这场风波是上海后殖民初期政治、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
研讨会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学生踊跃提问,发言嘉宾们作了热情回应,会议气氛热烈,互动积极。
会议的最后,荣跃明所长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两岸学者研究的内容虽有异同,但在文学上有诸多关联性,希望通过交流与想象,促进两岸文学的发展。并指出两所在文学、文化研究领域之间的合作空间巨大,前景广阔,期待两所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合作共享机制更为畅通,也欢迎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各位与会嘉宾的再次莅临。
会后,举行了图书互赠仪式。李癸云所长代表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所向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赠送了图书,荣跃明所长代表文学研究所做了回赠。
附:书写与跨越——两岸文艺学术研讨会
议程安排
地点: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2号楼929会议室)
时间:4月10日下午13:30-17:00
主题:书写与跨越——从后殖民到后现代的两岸文艺
参加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师生7-8位,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师生7-8位。
主持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光东研究员
议程如下:
13:30-13:40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李癸云教授致辞
13:40-13:50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荣跃明研究员致辞
13:50-14:00 李癸云教授:具现失落·心理位移──初探西西《哀悼乳房》的自疗书写
14:00-14:10 陈占彪研究员:上海当代生活史的文学建构:近年来创作中的“书写上海”现象
14:10-14:20 柳书琴教授:沉默之境:佐藤春夫未竟之行与王家祥小说中的布农族传统领域
14:20-14:30 袁红涛副研究员:历史之下:乡绅的潜隐与更替
14:30-14:40 王钰婷教授:五〇年代台港跨文化语境:以郭良蕙及其香港发表现象为例
14:40-14:50 王进助理研究员:“城市文学”:传统的重构与一个未完成的新秩序
14:50-15:00 石婉舜教授:展演民俗、重塑主体与新剧本土化——1943年《 阉鸡》舞台演出分析
15:00-15:10 贾艳艳助理研究员:“个人”与“整体”之间——《匿名》等长篇小说的“中国经验”与讲述方式
15:10-15:20 邓立婷研究员:最“沉默”的光:为台湾矿工农民发声不辍的王默人作品及现况
15:20-15:30 顾振辉博士: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裁撤风波”考
15:30-15:50 茶歇
15:50-16:50 圆桌会议
16:50-17:00 荣跃明所长总结研讨会
17:15-19:00 工作晚餐,双方师生自由交流
参会人员名单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李癸云教授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柳书琴教授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陈芷凡教授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石婉舜教授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王惠珍教授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王钰婷教授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邓立婷研究员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顾振辉博士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留婷婷博士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张晏菖硕士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傅彦龙硕士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张莉昕硕士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荣跃明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光东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陈占彪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袁红涛副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贾艳艳助理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进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