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世界上三大饮食工具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标志,几千年来,筷子始终伴随着人们日常饮食,并成为家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过于熟悉,人们忘记了它承载着中国人的历史、情感、习俗及其文化,而将它仅仅视为一种实用餐具,没有将筷子放置在人类文明史上来进一步考量,也忽视了筷子在中国文明及饮食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
针对这种情况,7月22日在上海社科院召开了为期两天的“中国筷子文化研讨会”,这是全国首次以筷子为主题的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民俗学与非遗保护研究室、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上海市松江区文化馆承办,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上海豫园老街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
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山东、浙江、山西、江苏等地以及上海本地的专家齐聚一堂,其中不仅仅有长期从事筷子收藏和研究的专家,还有民俗学、民间文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影视学、工艺学、文艺学等方面的专家,他们从各自不同的领域和视野来进行审视、研讨中国这双非常普通的不起眼的物件,通过之前撰写的高质量论文和现场讨论交流来共同探讨筷子文化。专家们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召开以筷子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理论研讨会非常必要。中国筷子习俗、礼仪正渐渐被淡化、遗忘,这是非常值得警醒和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东亚筷子文化圈里,筷子已经成为日本、韩国十分重视的文化器物,他们将筷子视为本国的符号,并且进行一系列的申遗的工作。十几亿人口的中国,一直是筷子的使用大国,要想在此领域影响整个东亚,乃至在世界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就必须要加深对筷子文化的认知,以取得在筷子文化研究领域里的领先地位。
此次研讨会共收到筷子文化论文三十余篇,且角度新颖,视野广阔。筷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只是吃饭的器物,即使研究也大多数局限于这个视角。但此次研讨会的论文,打破了单一的文化局限,而从多角度多学科的视野来审视筷子文化的历史及其价值。文章除了研究筷子的起源、历史,还研究筷子的其他功用,如筷子的美学价值、哲学意义、形制演变,有的文章则从传统香事中看筷子的功能;从古代医书里,发现筷子与中医药的关系;从传统武术的角度,寻找到了筷子作为最简单的兵器另类作用。凡此等等,均让人眼前一亮。
为了扩大影响,加深研究,之前还举办了两个与此次研讨会相配套的活动,一是2015年底的“对联颂筷”征文活动。对联是一种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文学活动,而筷子又是一日三餐都无法离开的工具,且两者形似神似,因此两者联姻,产生很好的效果。此次“对联颂筷”征文活动的参与者除新疆、西藏之外,全国其他省份都有自发来稿,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有华人投稿。总来稿约两千条对联,已精选出版《“对联颂筷”全国征文集》一书。二是在松江佘山二陆山房艺术馆同步举办的“中华传统筷子文化展”。上海筷子的收藏在全国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爱好者、收藏者很多,蓝翔的“筷箸文化收藏馆”更有很高的声誉,吸引国内外的专家、市民以及外国朋友的慕名而来。此次展览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上海民间筷子收藏的丰富多彩与广泛普及,也为中国筷子文化研讨会增加了生动可视的筷子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