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本所助理研究员朱恬骅博士做了题为“颜色理论历史生成中的图像媒介——摄影术、水彩与数字图像”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科技人文研究室主任包亚明研究员主持。
朱恬骅博士深入探讨了颜色理论与图像媒介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历史演变,将语言与电影的放映过程相比拟,从而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他追溯了歌德颜色理论的历史生成,发现其深受浪漫主义绘画所推崇的水彩媒介影响。歌德对牛顿光学的反对,源于他试图捍卫绘画对颜色的应用和理解。水彩画中白色颜料的作用较小,更多依赖纸张本身的颜色,这与牛顿的色谱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歌德的颜色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随着图像媒介的发展,数字图像媒介的出现对颜色概念的逻辑产生了新的影响。数字图像媒介上图像的每一次显现,都是技术装置临场计算下产生的现象,颜色的编码和计算过程决定了图像的面貌、存储、展示和传播方式。朱恬骅博士通过考察颜色理论与图像媒介之间的历史关联,强调了图像媒介对颜色概念逻辑的决定性作用。从摄影术到水彩画,再到数字图像,每一种图像媒介都促使人们对颜色逻辑进行“再发现”,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颜色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技术和文化背景,也为我们理解当今数字图像媒介上的影像及相关技术装置提供了别样的视角。
互动环节,就艺术的理解和颜色的数字化等相关问题,本所科研人员与朱恬骅博士进行了交流讨论。
撰稿:张丹洋
编辑:宋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