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上午,文学研究所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凌金铸教授作了“真实的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郑崇选研究员主持。
凌教授回顾近百年来孔子形象伴随着政治运动的沉浮,发现在三千年的文化史中,孔子一次次式微,又一次次回归,回归一次比一次强势。他的式微与回归便构成了一种文化形象,有人称之为“孔子现象”。要解释这一现象,就得弄清楚真实的孔子是什么样子。接下来凌教授从“孔子何以产生?”“孔子何以成名?”“孔子何以复杂”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从历史背景来看,孔子处于周朝中期,面临礼崩乐坏的文化变革时期,孔子是拉开“百家争鸣”时代大幕的人,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定位于周文化的传述者,正是他的传述,给周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而由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则是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绵延不绝。孔子身处鲁国,从小受到礼乐文化熏陶。但另一方面,他又亲眼目睹了太多的“乱臣贼子”,这使得孔子成为礼乐制度的维护者和捍卫者。凌教授认为孔子名垂青史,不是由于他的政治事业,教育事业,学术事业,而是由于他的思想。
本讲座是文学所“斯文在线”系列学术讲座之一。
凌金铸,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文化行政与文化制度,主要代表著作:《文化行政学原理》、《外国文化行政研究》、《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化简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十二讲》等。
撰稿:任哨奇
编辑:宋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