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文学研究所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嘉军做“人文传统、当代关怀与理论表演——有关外国文学经典教学的浅见”讲座。讲座由文学研究所所长袁筱一教授主持。
王教授从自己所开设的《外国文学经典》课程切入,课程内容设计要求读完整的作品,以主题统领全书,对外国文学经典的选择,不按照时代性的划分来排序,而选择以“互文性”展现外国文学作品的有机性,展现作品与作品之间跨时空呼应的奥秘,引用列维纳斯、布鲁姆的两句名言,强调了人文经典对人文传统塑造的重要性。
王教授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与人文主义,认为人文主义的核心,在“以人为本”,可以具体化为:相信人类,尊重人类,追求更高的价值:真善美。在外国文学经典中的人文主义特质表现为:求真意识、人性关怀。并结合《俄狄浦斯王》《变形记》《阴翳礼赞》探讨了文学经典中的求真意识,以及《伊凡·伊里奇之死》中的终极关怀,《白痴》中的爱欲伦理,《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关于文学经典如何共情,王教授认为要求紧抓住人性这条线索,设身处地地进入到人物处境,感受它们思想和感情的起伏,与它们共患难,共思考,共呼吸。王教授认为理论是一种“表演/操演”(performance),对于文学解读而言,运用理论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而课程最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的体验,阅读的不可替代性。
互动交流环节,就理论文章的具体内涵、课题申报等问题本所科研人员与王嘉军教授展开讨论。
本讲座是文学所“斯文在线”系列学术讲座之一。
王嘉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教学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上海市“社科新人”,上海市“曙光学者”等。
撰稿:任哨奇
编辑:宋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