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文学研究所召开2025级硕士研究生新生见面会。所领导班子成员、2025级研究生导师、2025级新生参加见面会,会议由副所长郑崇选研究员主持。
2025级新进研究生共9人,包含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城市文化、文化产业五个专业。见面会开始,9位同学围绕学术背景、兴趣爱好以及未来规划等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
王毅副研究员作为导师代表发言,她从“三个探寻”出发向同学们做了分享和寄语。一是探寻自我,就是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二是探寻学术之道,这是研究生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三是探寻上海。在上海找到能为你所用的东西,上海这座城市,会带给你新的视野和见识。
郑崇选副所长发言认为,文学研究所既有应用研究的优势,亦具备扎实的基础研究。虽以“有用”为立身之本,但需重视“无用”的价值,应以“无用”引领“有用”,尤其鼓励研究生深入研读文学典籍、经典名著。希望同学们真正融入到上海社科院,融入到文学所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尽快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过好未来非常宝贵的三年时光,为之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袁筱一所长代表文学所全体人员欢迎新同学顺利入学,围绕三个方面做了总结发言。首先,她认为一个优秀的人能够擅长将自己已经成为事实的选择变成自己的最优解。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无论在哪里,它都可以成为你奔向更好未来的起点。其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慢慢体悟上海城市精神,在做文学或者和文学相关的研究过程中会体会到文学的“有用”。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地处上海,一般总会将上海的地理优势停留在抽象层面,但它更具有精神层面的优势。上海社科院除了做基础研究之外,智库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不管同学们将来跟随老师做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研究,都可能体会到文学并不只有价值理性的一面,它可能也会有一小部分工具理性的一面。第三,在“有用”之外,还是要学会一点“无用”。“有用”肯定非常重要,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只执着于有用的人能够最终抵达高峰,哪怕工科这类最“有用”的研究也一样。大家要平衡好“有用”和“无用”的关系,哪怕多读一本和自己论文没有关系的书,多听一个和自己专业没有关系的讲座。一个人文学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他的好奇心,永远有想了解的东西,并且能够把这些东西和自己做的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连接起来。大家正处在研究生的阶段,从研究的角度上讲,正是一个攀爬的过程,当你每上一个高度的时候,都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希望这是你往更高处去的一个阶段。
新生见面会结束后导师和学生进行了分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