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在文学研究所作讲座

发布者:夏蔚晨发布时间:2025-10-14浏览次数:10

20251013日上午,文学研究所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作了题为“海外汉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郑崇选研究员主持。

 


张西平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当前海外汉学研究的文献学基础建设仍有待加强,现有统计远未完善,强调需从目录学入手进行更全面的调查。谈及翻译史研究,张教授梳理了20世纪中国典籍外译的两大关键实践,并尖锐指出当前“中译外”工作存在高投入与效果评估缺失的巨大反差。他呼吁建立系统评估机制,以客观总结“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际成效,从而提升翻译质量与出版影响力。针对翻译理论,他强调,基于中西方语言结构与哲学思维的根本差异,“中译外”是区别于“西译中”的独特实践,当前简单套用西方翻译理论的做法存在明显问题,中国翻译界亟需构建属于自己的“中译外”理论体系。张教授提出应构建“批评的中国学”研究体系,立足自身学术立场,以开放、平等的态度与域外汉学展开对话。

 

互动交流环节,张教授就如何吸收海外汉学的影响、现当代文学的翻译现状等议题,与文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展开讨论。

 


张西平,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会长。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7-18世纪西方汉学的兴起》(2022年)。代表著作有《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中文、英文、俄文版),《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明互鉴史》《跟随利玛窦来中国:1500-1800年中西文化交流史》等专著,主编《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欧洲藏汉籍目录丛编》等。

 

撰稿:李舒涵

编辑:宋征宇